学校基本信息
- 办学性质:公办
- 办学类型:理工类
- 直接属于:教育部
- 招生电话:010-62782051,010-62770334
- 电子邮箱:zsb@mail.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合并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0个学院、58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生信息:在学学生人数 * 39470 本科生 15050 其中:第二学士学位生 0 留学生 1314 硕士生 15984 其中:专业学位 9399 留学生 1011 博士生 8436 其中:专业学位 383 留学生 175 港澳台侨学生 362
专 业
院(系)
1
建筑学
建筑学院
2
城乡规划
3
风景园林
4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5
土木工程
土木水利学院
6
工程管理
7
交通工程
8
水利水电工程
9
水利科学与工程
10
环境工程
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全球环境国际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12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班)
测控技术与仪器
14
微机电系统工程
15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方向)
工业工程
17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天航空学院
18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钱学森力学班)
航空航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员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互联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2
电子信息工程
23
电子科学与技术
24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25
自动化
26
软件工程
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
交叉信息研究院
28
工程物理
工程物理系
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
核工程与核技术
3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系
31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32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学院
33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院
34
信息与计算科学
35
数理基础科学
36
物理学
37
应用物理学
38
化 学
39
化学生物学
40
生物科学
生命学院
41
生物技术
42
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4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经济管理学院
44
会计学
45
经济与金融
46
工商管理
47
金融学
48
经济学
经济学
社会科学学院
49
社会学
50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
心理学
52
政治学与行政学
53
哲 学
人文学院
54
历史学
55
汉语言文学
56
英 语
英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
日 语 <魔方志愿/p> 58
法 学
法学院
法 学(国际班)
新闻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60
广告学
美术学院
61
艺术史论
62
动 画
63
绘 画
64
雕 塑
65
摄 影
66
中国画
67
艺术设计学
68
视觉传达设计
69
环境设计
70
产品设计
71
服装与服饰设计
72
公共艺术
73
工艺美术
74
数字媒体艺术
75
艺术与科技
76
陶瓷艺术设计
77
工业设计
78
临床医学
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
临床医学
;
79
生物医学工程
医学院
80
药 学
;
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
;
序 号
专 业
院(系)
1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院数学科学系
2
行政管理
公共管理学院
3
工商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4
经济学
;
经济学
社会科学学院
5
社会学
6
国际政治
7
心理学
8
政治学与行政学
9
哲学
人文学院
10
历史学
11
汉语言文学
12
英语
人文学院外文系
13
新闻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14
法学
法学院
15
数字媒体艺术
美术学院
;
辅修专业
;
;
序 号
专 业
院(系)
1
工业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
2
统计学
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
3
计算机应用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4
大气科学
地球系统科学系
5
互联网金融与创业
五道口金融学院
6
金融学
7
机器人技术创新创业
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8
智能交通技术创新创业
9
智能硬件技术创新创业
10
海洋科学与工程
土木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
11
体育学
体育部
12
音乐工程与技术
艺术教育中心
13
学习科学与技术
教育研究院
14
材料与设计创新
材料学院
实验室: 教师信息:截至2017年12月底,学校现有教师3461人,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1758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务的1400人,具有副高级职务的1582人。现有教师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图灵奖获得者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7名,16名教授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63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8人入选讲座教授,36人入选青年学者,22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33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入选者118人,在职"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