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基本信息
- 办学性质:公办
- 办学类型:医药类
- 直接属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招生电话:021-51322028
- 电子邮箱:zhaosheng@shutcm.edu.cn
上海中医药大学简介
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 新校区占地500余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 有院士、全国名中医、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 全校系统在职教职工4449人(包括附属单位)。 学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及部门。 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1个E-研究院。 1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 8个研究中心。 另外还成立了由上海17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 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24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同时,学校还有7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5700余人,其中博士生280余人、硕士生580余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3850余人,成人教育500余人,长期外国留学生440余人。 除上海生源外,学生还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其中台港澳学生230余人。 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 外国留学生规模居上海市高校前列。 我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 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3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科建设单位4个。 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 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3个。 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3个,三级实验室14个。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 ;
学生信息:学校各类在校生有5700余人,其中博士生280余人、硕士生580余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3850余人,成人教育500余人,长期外国留学生440余人。 专业信息: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实验室: 教师信息: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有院士、全国名中医、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全校系统在职教职工4449人 著名教师信息:胡之壁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1934年11月3日生于南京,原籍安徽潜山。1956年毕业于华东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1959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84年获德国图平根大学理学博士。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室主任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代植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高新技术,培育出国际上转化得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率先将农杆菌Ri质粒成功地引入几十种中药基因组,为开创中药生产与研究的新局面做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并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侨界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