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基本信息
- 办学性质:公办
- 办学类型:理工类
- 直接属于:江苏省教育厅
- 招生电话:0511-84401065
- 电子邮箱:jkdzsb@126.com
江苏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源自上世纪30年代,其前身是1933年诞生于黄浦江畔的上海私立大公职业学校(1933~1951)。 历经了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2)、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3~1970,为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1970年奉命迁至镇江)、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1~1978)、镇江船舶学院(1978~1993)、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3~2003),2004年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1999年学校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 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学校,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 200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我校。 建校73年来,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诸学科相互支撑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与重视。 朱德、王震、费孝通、李岚清、回良玉等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校视察。 1988年张爱萍同志为我校图书馆题写馆名。 1993年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校名。 2003年学校70周年校庆时,李岚清同志题词:“希望你们深化改革,开拓进取,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奋斗”。 丁衡高、王荣生、朱开轩、胡彦林、李源潮等国防科工委、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教育部、海军及江苏省领导同志先后多次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 学校现有东、西、南三个校区以及驻上海办事处(南校区为独立学院)。 东、西校区占地总面积992481m2,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达210761m2。 固定资产总值7.9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256亿元。 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9290个。 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1.43万册,期刊1400余种,电子图书40多万种,并建立了多校区联网的图书管理系统。 学校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拓宽办学途径,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 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合作科研和合作办学。 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建校70周年校庆期间,学校在原董事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有100多家单位参加的合作发展委员会。 另有多家企业、研究院所与我校共建逆向工程、建筑设计、电子战等实验室,在我校设立英国劳氏、TRIBON、日本常石、中船重工、广船国际、昆船公司等19个奖学金。 近年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连续14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73年的奋斗历程中,江科大人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了“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优良校风,继承和发扬了经世致用的办学传统,在评建工作中,全校上下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凝炼出“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八字校训。
学生信息: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2506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1419人,折合在校生13838.4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现有554名国防生在读。 专业信息:学校现设有12个学院(部),38个本科专业,其中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品牌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有1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27个硕士点,8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个农业推广硕士培养领域。 实验室: 教师信息:学校现有教职工1728名,其中专任教师783名。具有正高职者104名,副高职者320名。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8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省优秀学科带头人3名,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项目资助2名,省“333工程”培养人选8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1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1名,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4个。2000年以来,获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名,江苏省劳动模范1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1名。 著名教师信息:王加友,男,1963年8月生,江苏建湖县人,汉族,日本留学归国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333工程”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原国防科工委百名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88年6月参加工作,现为江苏省政协委员,民革镇江市副主任委员。2009年8月起任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重庆大学焊接本科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8年4月在重庆大学焊接专业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5月至2000年3月在日本(国立)群马大学生产工学专业读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至2000年8月任日本群马大学外国人研究员;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受聘为日本(文部科学省)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博士后)。1993年3月至1997年4月任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焊接与材料系副主任,2003年10月至2009年8月任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焊接工艺与装备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及大型企业委托研究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申请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级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省级教学三等奖2项。目前担任江苏省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首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焊接学会高能束及特种焊接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热加工工艺》和《船海工程》杂志编委。